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如今的汽车行业有不少起起落落,但像东风本田这几年的走势,确实让人有些唏嘘。

如今的汽车行业有不少起起落落,但像东风本田这几年的走势,确实让人有些唏嘘。

曾经在中国车市横着走的日系老大哥,如今却走到了“十字路口”。 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CR-V从顶梁柱到压力源

先看组数据,2025年上半年CR-V终端销量近9万辆,同比增长8.39%,国内累计销量达320万辆,全球销量预计下半年突破1500万大关,三年保值率还能有60.71%,乍一看似乎还行。但把时间线拉长,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。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要知道,一台CR-V曾撑起了东风本田的半壁江山,可2022年换代后到现在,电动版本还没个影。

就拿2025年4月来说,CR-V单月销量2.2万辆,环比又跌将近20%,几乎每个月都在破“底线”。曾经CR-V在合资紧凑型SUV市场那是标杆级的存在,如今却成了东风本田销量下滑的缩影。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这反差就像什么呢?好比班里的优等生,以前次次考第一,现在虽然总分还在前几名,但分数一路往下掉,单科成绩更是惨不忍睹。

CR-V的销量变化,正是东风本田整体状况的真实写照。​

五年销量腰斩东风本田的下滑轨迹

2020年可以说是东风本田这五年最高光的时刻,交出了超过85万辆的销量答卷,旗下CR-V、思域等热门车型一车难求,那会儿的东风本田风头正盛。​

可自那之后,东风本田的销量便踏上了下坡路。2021年累计销量超79万辆,同比下滑超7%;2022年65万辆,同比下滑超17%;2023年61万辆,再次同比下滑超6%;到了2024年,累计销量仅42万多辆,相比上一年下滑超29%,降幅直逼三成。​

从2020年的85万辆到2024年的42万多辆,五年时间里,年销量缩水超一半。曾经风光无限的CR-V、思域、XR-V等主力车型,如今销量大不如前。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以前思域一个月能轻轻松松卖几十台,现在有销售顾问表示,有时候一个月都卖不到十台。​

这下滑速度,就跟坐滑梯似的,一路往下冲,挡都挡不住。而到了2025年,情况也没好转,开年以来本田中国销量连续重挫,5月单月销量才刚过 5万台,同比下滑16.8%,1-5月更是直接砍掉四分之一。最惨的是东风本田,前四个月销量不到10万辆,同比腰斩42.3%,已经连续第四年下滑。​

销量“血崩”来自新能源冲击与自身滞后

东风本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?

是新能源崛起太猛,还是本田自己“拉了胯”?在我看来,两者都有,但自身的问题更关键。​

消费者不傻,现在比亚迪、吉利这些国产新能源品牌,不论是纯电还是插电混动,20多万买回来带智能驾驶、激光雷达、长续航的,谁还愿意去买一台没有电气化、没智能、还得经常加油的本田?本田过去那套 “省油耐用” 的法宝,在新能源时代就像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面前一样——还是熟悉的味道,但不香了。​

就拿东风本田的电动化转型来说,同级别友商早就开启“电动军团模式”,它还在“油改电”和“降价格”的路上兜圈子。

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目标,比如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要达到50%以上,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车,2030 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,但从实际销量来看,电动化进程并不顺利,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依然很低,没能成为销量增长的新引擎。​

现在用户换车的考量,已经从“省油保值”变成“智能体验+长期成本”,这是真刀真枪的产品实力比拼。

所以不是用户背叛了本田,是时代换挡了,本田还在犹豫。​

电动化转型慢半拍是东本的致命伤

2025年初,东风本田换帅了,营销岗位调来了技术派“救火队长”龚熙,这位老哥之前是搞研发的,调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刚上市的东风本田S7大降价,直接打了个三万的折扣,听起来雷厉风行?但尴尬的是,消费者并不买账。有人说得很直白:“与其盲目降价,不如干脆推一台真正原生的纯电平台新车。”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确实,你降价三万,但还是“油改电”,还是那套老底子,用户不傻。本田的电动转型速度,已经被比亚迪和特斯拉拉开一大截。用户要的是智能、是体验,而不是打个补丁就拿来卖的“妥协产品”。​

过去的上海车展,东风本田来了一场全体总动员,总经理渡边丈洋、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等一众高管悉数登场,为转型之路造势。

然而,最新销量数据显示,2025 年4月东风本田销量22036辆,较去年同期的33285辆大幅下降33.79%;前4个月累计销量仅9.78万辆,同比下降高达42.3%。真要是转型成功,销量何至于差到这种地步?​

东风本田总说自己在多元动力领域有深厚积淀,包括燃油、混动、纯电三大技术路径。可现实是,燃油车仍是销量主力,但CR-V、思域、英仕派等明星车型月销量均明显下滑,在南北大众燃油车齐发力的情况下,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盘都不稳了。​

混动和纯电作为转型主要方向,表现更不尽如人意。混动里的插混车型,像CR-V新能源等,月销量也就几十辆。

纯电方面,2018年北京车展东风本田就发布了“放眼未来 Seeing the Future” 新能源品牌战略,宣称要以HEV为基底,向PHEV、EV市场推进,可直到2022年4月,首款纯电动车型e:NS1才姗姗来迟。​

2023年7月,东风本田又发布“创未来2030”全新战略,说要在2030年前累计推出10 款以上纯电动车型,2025年电动化产品比例超过50%。但看看2025年前4个月,东风本田燃油车销量占比高达九成以上,新能源车型占比个位数,这与行业50%以上的新能源渗透率形成强烈反差,电动化转型慢得离谱。​

再看那10款以上纯电车型的目标,其他车企一年就能推出十余款新车型,东风本田七八年搞10款,真没什么可骄傲的。2024年7月推出的猎光e:NS2,月销量一直就是百八十辆;前辈e:NS1月销量曾达3520 辆,如今也仅维持在一百多辆的水平,e:N系列根本指望不上。​

于是东风本田重起炉灶,为中国市场打造了灵悉和烨两个新能源品牌。结果烨品牌宣传半天,最后成了东风本田S7。这款纯电中型SUV 2025年3月上市卖了373辆,4 月仅卖出62辆。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东风本田S7销量惨淡,首先是定价盲目乐观,一开始定在25.99万-30.99万元,这个区间早已被比亚迪的唐、小鹏G9等一众车型占据,还想靠合资品牌溢价,显然不明智。

好在后来降价到19.99万元-24.99万元,还给已购车主“保价保权益”,说是倾听用户声音,可在智能化短板突出的背景下,即便大幅降价,市场竞争力依旧不大。​

这正是东风本田电动化转型滞后的顽疾,虽然这次上了纯电平台,但是东风本田S7仍沿用“油改电”思维,强调底盘调校和操控基因,却忽视用户对智能座舱、OTA升级等核心需求,这样的车卖得好吗?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再看灵悉品牌,上海车展上东风本田执行副总潘建新说要坚持Honda品牌和灵悉双品牌战略,灵悉更贴近年轻一代。可自2024年9月灵悉L上市以来,月销量始终在几十辆、一百多辆之间徘徊,2025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仅254辆,这样的表现怎么撑起双品牌战略?​

东风本田未来破局之路在哪?

东风本田的高管总强调要坚持长期主义,既要防守也要进攻。可现实是,防守为主的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,承担进攻重任的电动化转型又举步维艰,销量占比不足 1% 的纯电车型,谈何进攻?​

同样是合资品牌,丰田靠着油电混动的技术优势,还能维持一定市场份额;大众充分授权国内合资企业,2026年就要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,涵盖纯电、插混、增程等技术形式。​

东风本田要想破局,首先得彻底丢掉“油改电”的幻想和思维,拿出真正基于纯电平台的产品。其次,得正视智能化短板,在智能驾驶、车机系统等方面下真功夫,别总拿过去的操控说事,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智能体验。再者,定价得贴合市场实际,别再妄图延续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,在新能源市场,实力才是王道。​

从年销85万到42万,CR-V快托不住东风本田了

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是“崇洋媚外”的一代,对品牌光环没那么上头了,他们要的是科技含量、体验升级,是能在朋友圈炫耀的新功能。如果东风本田跟不上,不只是销量掉的问题,而是品牌正在“被淡忘”。​

油电转换这场硬仗,没有观望者的席位。东风本田如果一直这个态势下去,留给它的路或许真的就只有一条了。至于未来能走出怎样的路,还得看它自己能不能真正拿出魄力和实力来改变现状。​

本文由 EVNEWS 作者:孙华 发表,其版权均为 EVNEWS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EVNEWS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0

发表评论